芯片复制vivo的积累、征途和机会
艾萨克·阿西莫夫在经典之作《我,机器人》中描述的未来科幻想象世界,正在当下中国撕去科幻标签。
从成为CES绝对主角,身披东北花棉袄登上春晚舞台扭秧歌,与马拉松跑者同赛道竞跑、走上街头执勤巡逻……作为最受关注热门赛道之一,机器人巨大风口席卷全球,吸引众多巨头、资本积极投身其中。
最新消息显示,机器人赛道又迎来一个“巨无霸”。
3月25日,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,vivo执行副总裁、首席运营官,中央研究院负责人胡柏山正式官宣,vivo成立机器人Lab(实验室),进军机器人行业。
胡柏山表示,vivo将专注机器人“大脑”(AI Agent)和“眼睛”(MR)的技术研发,主攻消费级市场,研发个人和家庭场景的机器人产品。
这意味着,vivo面向的消费级市场,和当前大部分企业探索的B端场景落地,有着明显差异化路径。vivo此前30年来一直专注于通信业务,如今为何跨界进入机器人赛道?又将如何重写机器人赛道游戏规则?
01
战略选择:
差异化布局,致力产业痛点
vivo布局机器人,早已有迹可循。正式官宣前,两张岗位招聘截图显示,vivo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招聘机器人技术规划专家,最高年薪超120万元。
更早时候——2023年年末和今年1月,胡柏山两次通过“vivo 会客厅”释放战略信号,除了混合现实设备(MR),机器人是vivo可以顺势切入的行业。
尽管如此,外界仍然存在疑问:其他手机厂商纷纷“跨界造车”时,vivo为何如今选择了机器人领域?
不造车,并非能力不足。vivo现金流健康,2023年公布的汽车发明专利达1624项,排名中国第十。这些都意味着,造车对vivo真的不是难事。
对任何企业来说,专业化还是多元化,做什么或不做什么,不仅要考虑外部环境,更重要的是衡量与自身组织、基因、核心能力以及长期愿景是否契合。
就vivo而言,坚守本分,聚焦长赛道,专注用户体验与科技创新是重中之重,是其贯彻数十年的企业基因——vivo连续四年保持中国手机市场第一业绩,正是这一价值观的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