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片机上搭配的SPI
芯片解密NOR FLASH 是市场上两种主要的非易失闪存技术之一。Intel于1988年首先开发出NOR Flash 技术(实际上是东芝的富士雄率先开发出来的),彻底改变了原先由EPROM(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-Only-Memory电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)和EEPROM(电可擦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- Only Memory)一统天下的局面。
紧接着,1989年,东芝公司发表了NAND Flash 结构,强调降低每比特的成本,有更高的性能,并且像磁盘一样可以通过接口轻松升级。NOR Flash 的特点是芯片内执行(XIP ,eXecute In Place),这样应用程序可以直接在Flash闪存内运行,不必再把代码读到系统RAM中。NOR 的传输效率很高,在1~4MB的小容量时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,但是很低的写入和擦除速度大大影响到它的性能。NAND的结构能提供极高的单元密度,可以达到高存储密度,并且写入和擦除的速度也很快。应用NAND的困难在于Flash的管理需要特殊的系统接口。通常读取NOR的速度比NAND稍快一些,而NAND的写入速度比NOR快很多,在设计中应该考虑这些情况。
芯片解密随着物联网的兴起,MCU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,以前基本上用内置的EEPROM或者外置小容量NOR Flash就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,随着技术发展和应用要求的提高,逐渐的MCU需要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,实现更多功能的同时需要存储的数据量也在增大,比如系统增大、存储音频、图片(GUI)、视频缓存、协议栈等等…
一般情况下NOR FLASH的用户在容量不够用时直接升级为更高一级容量的NOR FLASH 就可以了,不过也有二般情况,由于NOR的单元结构相对较大的原因,当容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性价比会异常的低,结合生产工艺和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,16MB是一个分水岭,比16MB NOR Flash大一级的32MB NOR Flash 的价格相对于16MB NOR Flash 高出一大截,甚至比128MB的NAND Flash还要贵,雪上加霜的是这货供应状况还不佳,即使能接受32MB NOR Flash的价格并且把方案也开发好了,前期调试和试产都通过了,等到正式量产的时候买不到货… 就可能会错过整机产品销售的最佳时机。
这个时候有人会说:芯片解密这些我都知道啊!我也想用NAND Flash啊!不过我的MCU不!支!持!NAND Flash啊!难不成我还要换平台从头再开发?